電影節最新公告

   2011第十三屆台北電影節圓滿閉幕!精彩花絮請到影音相簿瞧一瞧!(更多)

   部落格文章繁多,請大家善用左側「文章搜尋」功能, 找到您想閱讀的文章

★★台北電影節相關新聞、資訊或觀點等文字,皆以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部落格、Plurk及facebook作為主要露出平台,如有其他網站或私人空間等出現與台北電影節相關之不當言論,屬於個人言論,並不代表主辦單位之立場,特此告知!★★

熱鬧無比的「快來串連電影節動態貼紙,驚喜特映券送給您!」活動
得獎名單終於公佈囉!感謝大家熱烈響應!

恭喜幸運得獎的朋友們!而未得獎的朋友也無需洩氣,

我們之後還將舉辦其他有趣的預測活動,敬請期待喔!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00東京性愛死 Tokyo X Erotica.jpg

文∕杜宥彤(鳳凰網記者) 

「粉紅電影」是日本社會的特殊產物,近似歐美的軟調色情片,礙於日本電檢尺度,除不能裸露男女性器官,不限制變態凌虐,導演瀨瀨敬久自1989年執導演筒的第一部電影《課外教學 暴行》起,展開為期近年的「粉紅電影」生涯。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文∕牛頭犬(知名影評人)

雖然美國導演詹姆斯艾佛利,也曾經將三部亨利詹姆士小說改編為電影(其中《歐洲人》The Europeans和《波士頓人》The Bostonians以美國為主體背景,《金色情挑》The Golden Bowl則以英國為背景),並且成績斐然(只是被低估了),而其實在他的所有作品當中,真正以英國為背景的,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但就因為這最最成功的所謂「E.M.佛斯特三部曲」,讓他被視為英國文學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甚至還一直有影迷認為他是英國人。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0好娘我最大 Copacabana.jpg

 文∕梁志遠(知名旅法影評人) 

每年一度坎城影展的競賽片單,即使是如此地精彩,競爭的氣氛也是如此地激烈,但是在其他觀摩片單元中,總是會出現幾部令人叫屈沒有獲得入圍的佳作,以往我都是把看片的重心放在正式競賽片以及「另一種注目」或者是「導演雙週」,然而今年為了演技出神入化的法蘭西女星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我特地去觀看「國際影評週」單元中,法國研讀美術史出身的新秀導演馬可費托西(Marc Fitoussi)評析社會體制的幽默清新之作《好娘我最大》(Copacabana),果然沒令人失望,這幾乎是為伊莎貝雨蓓量身訂作的角色,或許在她最近的作品中,很難出現如此放縱的人物,但是她的影星資質往往出乎預料,她可以完美詮釋出各種類型的人物角色,她天生的演技才能,可以讓一部平實的電影發光燦爛,新銳導演費托西聰明巧妙地讓雨蓓在片中淋漓盡致地散發出演技光輝,他並沒有利用雨蓓的天生才華,而是讓她在他的電影語法中更為自在充分地呈現出個人的演技風華。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686(有河book店長) 

要不是看得不夠多,我真想說這部是今年最佳紀錄片!若論及重要性,恐怕也勝過賓哥那部《乘著光影旅行》!畢竟周公以九十高齡入鏡,這片幾可說是蓋棺(呀呀呸!)之作,難得導演細細呈現周公其人其文其格其調其風其事,沒讀過周公詩的人看了,都會戚然動容呀!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文∕聞天祥 

詹姆斯艾佛利(James Ivory)是出生在加州的美國人,卻和印度製片伊斯麥墨詮(Ismail Merchant)以及德國∕波蘭女作家露絲鮑爾賈華拉(Ruth Prawer Jhabvala),成為英國文學電影的鐵三角。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5無夏之年 Year Without A Summer.jpg

以《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榮獲2010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阿比查邦

去年在擔任東京FilMex電影節國際競賽評審的時候,

觀賞了馬來西亞導演陳翠梅的《無夏之年》,並表示這是他2010年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人十大推薦」又來啦!

這次邀請到咱們電影節節目組副理艾爾,來推薦他的「個人狂推最愛十大」

說到艾爾呢~其實他也兼具影評人身分,更出版過電影相關書籍(作家一枚),

透過他的推薦,絕對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您極可能會忽略的絕讚佳片喔!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hatsocks(電影部落客)

我曾在報上看到一張大陸春節返鄉人潮照片,偌大車站擠著密密麻麻的歸鄉遊子,報導內容說由於返鄉人數過於龐大,能買到車票是運氣、買不到車票而在車站打地舖碰運氣亦大有人在。觀賞鄧勇星導演的《到阜陽六百里》,彷如給了新聞照片血肉,替相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附上註解。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保溫冰(電影部落客)

乍看劇情簡介,描述了兩個素昧平生的男人,在荒野捲入一場追殺危機,會讓我想起去年我很喜歡的一部片《我如何度過這個夏天》。妙的是《即刻求生!》即使刻意壓縮人物關係,開場也賣足了關子,但它並不像《迷霧驚魂》或《奪魂鋸》,賣一個無來由的天降之禍,電影中段仍「很有誠意」地詳細交代了整樁追殺事件的來龍去脈,兩種處理方法各有千秋,但因為不走無解路線,就《即刻求生!》的架構和設定來說,其所拉扯的議題,就更須小心處理,不然就容易落入俗套了。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杜宥彤(鳳凰網記者)

安吉羅席安西Angelo Cianci執導的《頂樓左邊那棟房子》(Top Floor Left Wing),得到2011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入選今年台北電影節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這是一部加入人文關懷的警匪片,對於底層移民、父子關係有很深刻的觀照,其中有人質、媒體、宗教、官僚、槍、古柯鹼、貧民窟等元素。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甜言蜜語 A Taste of Honey.jpg 

文∕栞(電影部落客)

十七歲的喬和母親總是爭執不休,母親酗酒、與男人約會,與喬的互動卻總是得過且過。搬家的時候,她認識了黑人水手吉姆,以為自己終於獲得別人的關愛,然而吉姆卻必須跟著工作移動到其他地方,和她的愛情只是一段短暫的關係。母親又決定再婚,將她拋下。不得不獨立生活的她,遇上了纖細體貼的同志傑佛瑞,兩人感情如膠似漆,卻不是愛情的火花。直到喬懷了身孕,才發現母親對她的態度影響她的程度,其實遠比她想得還來得強烈。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個傻瓜》 Four Lions

Quiff

一群自以為是聖戰士卻腦筋不太靈光的英國激進穆斯林,開口閉口都是如何製作炸彈、擺脫政府追蹤跟拍攝威脅錄影帶,只會坐而言卻不知起而行,成天作著殉教烈士大夢。然而當一樁謊言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而他們夢寐以求的初次出擊又不斷鬧出烏龍,這群傻同志們只好硬著頭皮上陣。

 

提及穆斯林、基地組織、聖戰士乃至於自殺炸彈攻擊,從報章媒體等新聞報導到小說電影等虛構創作,無不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留意誤觸全球穆斯林的敏感神經,輕則招致嚴正抗議、重則惹來殺身之禍。英籍印裔小說家魯西迪因筆下著作<魔鬼詩篇>而引得伊斯蘭世界下達追殺令一事依然殷鑑不遠,丹麥郵報諷刺漫畫觸怒穆斯林後,隨之而來的暴動縱火也歷歷在目。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6荷索之3D秘境夢遊 Caves of Forgotten Dreams.jpg

 文∕李卓倫(香港影評人) 

阿凡達(Avatar)叫好叫座,不少電影工作者躍躍欲試3D技術,把它融入不同類型的電影。文溫德斯(Wim Wenders)和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兩位德國新電影的代表導演,均拍攝了他們的3D作品:《碧娜》(Pina)和《荷索之3D祕境夢遊》(Cave of Forgotten Dreams)。荷索經歷過黑白、彩色到3D拍攝的技術改變,從他的《荷索之3D祕境夢遊》可以看他如何理解和運用3D技術。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3假如.... If.....jpg

 文∕勺勺(中國部落客) 

有一本書叫做<革命!1960年代電影大爆炸>,於我來看,1960年代的確是電影史上最輝煌的年。在我最喜歡的影片名單中,近半數都在這十年。林賽安德森的作品不多,名堂卻是響噹噹,《假如....》拿了1969年坎城金棕櫚,我最初聽說這部電影,是透過《發條橘子》。庫伯利克拍攝《發條橘子》前,曾看過遍《假如....》,Malcolm McDowell憑藉在《假如....》裡的精湛演出,順理成章成為Alex的不二人選。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