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6/29(三)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出席:史提凡拉夫勒(Stéphane Lafleur,導演)
特別來賓:許時豪《歸.途》
紀錄:吳欣穎、沈語淵
攝影:丁冠濠、鍾沛娟
Q1:選擇這三場意外,是否有其特殊隱喻?
A1:劇本的初步構成很有巧思,像第一場意外發生得很快,是為了要讓觀眾快速進入狀況。第二場意外,則是讓你在知道會發生意外的情況下,讓意外發生。很多人在寫劇本時,會相當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但我其實不盡然,我比較靠直覺,有時候要等電影拍完之後,才會明白自己想說的是什麼。我本人喜歡和「宿命」有關的主題,尤其喜歡「意外」和「宿命」的結合,然而這些意外並沒有太大涵義,只是表達生命中所發生的一些意外,而這些意外會讓生命轉彎。
Q2:氣球人和音樂的結合相當生動,請問是刻意要這麼做嗎?
A2:氣球人的點子一直都有,關於氣球人的飄動,其實是仰賴風的吹拂,而在剪接過程中意外發現氣球可以隨音樂而飄動。跑這麼多影展,今天還是我第一次遇到有人問關於氣球人的問題,氣球人感覺像是生命中的某種東西在漂動,具有靈魂性的存在,也許是媽媽的靈魂重生後進入氣球也說不定。我也常在拍攝現場呆呆地望著氣球,一望就是很多個小時。
Q3:請問氣球人是否還在當地?
A3:它本來就不在那邊,而是劇組放上去的,因此現在也不存在。
Q4:(編按:本問題涉及結局透露)關於弟弟這位角色,他好像想自殺卻又多次中途收手,最後甚至還想讓意外發生,我一直在等他會不會跟姊姊說:「有個自未來的人,告訴我妳即將死去。」
A4:第三個意外是完全沒有發生的意外,同時也是弟弟去阻止它發生的結果。當初寫劇本的時候,也多次考慮是否該讓弟弟告訴姊姊會有意外發生,但如果他說出來,本片可能就會變成另外一部科幻片,所以還是不要說出來比較好。
Q5:氣球人是如何運作的?
A5:是由汽球人的兩隻腳底灌風維持,拍攝現場的聲音很大。我想,我似乎可以針對這個氣球人而拍一部短片。
Q6:關於那位來自未來的人,他是存在於現在的預言家?還是一位信口開河的人?或是這部分留給觀眾去自由想像?
A6:對我來說,他真的來自未來。有時在編劇過程當中,對於合理或不合理,可能或不可能的一切存在,都別具一番電影美感。
Q7(特別來賓許時豪):請問如何著墨片中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呢?
A7:我只想把重點放在這對姊弟。我們在看家庭電影的時候,常會看見家人因為相當久遠的事而爭吵,而我比較不著墨這塊,我比較在意這對姊弟當下的關係。基於這樣的構想,我創造出兩個互不了解,卻又擁有相同背景的角色。
★★延伸閱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