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6/26(日)20:0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出席:鄧勇星(導演)、深白色(作曲)、黃端妤(主唱)、夏紹虞(攝影)、沈羿銓(演員)
紀錄:劉家忻、房瑞琳
攝影:謝麗美
Q1:導演如何建立影片的雛形呢?
A1(鄧勇星):我在2008年底想拍部電影,所以跟編劇討論了一些故事,她告訴我一則新聞:安徽有很多人到上海工作,有幾個阿姨一起搭車回家。在大陸每逢年節,都會塞滿回鄉的擁擠人潮,人群在車陣當中穿梭,冷冰冰的汽車鐵殼裡,包著每個想回鄉的心情,這個影像駐足在我心中很長一段時間。
Q2:秦海璐如何參與編劇的工作?
A2(鄧勇星):其實要謝謝秦海璐,電影在開拍之前,還有許多結構的地方都不夠完整,等跟她聊了幾天之後,她將影片變成一個和實際狀況、現實背景都比較吻合的故事。
Q3:導演將一個社會現象轉化成電影,中間花了多久時間呢?
A3(鄧勇星):其實拍攝過程很短,從原本預計的三十一天變成十八天。因為在拍這部片之前,才發現自己原來不知不覺花很久時間在準備這個主題。
Q4:請問有沒有大陸官方參與投資?
A4(鄧勇星):拍電影免不了合作,他們的幫忙是很強大的精神資助。
Q5:片中有許多狹小的空間,請問在那樣的地方拍片有什麼困難?
A5(夏紹虞):本片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沒有打光,而且那邊的人為了省錢都很少開燈,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笑)因為沒打光的關係,所以拍片速度也比較快(笑)。
Q6:在大陸,不同方言就等於不同文化環境,但片中的安徽話似乎有點少,普通話的比例是不是太高了呢?
A6(鄧勇星):片中有些對白比較少的,就會改成普通話。但是像女主角,我就不希望她刻意去學特定的腔調,在大陸流來流去的人很多,腔調也隨之而改變。
Q7:主題曲很好聽,請問會發行嗎?
A7(深白色):會的,我們正在努力製作。這是我第一次幫電影配樂,這部電影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很安靜,而我要保持這種寧靜的氛圍,這方面的拿捏是當時最辛苦的地方。主題曲反而是最快完成的,當時導演把他的腳本給我看,我很快就能理解那個感覺,所以主題曲大概兩三天就弄出來了。
Q8:片中的阿姨都演得很好,請問她們都是科班出生?還是隨機找來的?
A8(鄧勇星):都是科班出生的,而且最後在巴士旁邊擦眼淚的,是我公司裡的阿姨(笑)。
Q9:本片跟大陸合作,有沒有因為那邊的審查制度而犧牲故事?
A9(鄧勇星):題材審查都沒有問題,也沒有因此而改變劇本。
Q10:沈羿銓是片中唯一的台灣演員,有沒有因此而不習慣?
A10(沈羿銓):沒有,因為一直都在上海工作,導演對我們也很自由。
Q11:民工一直是大陸很介意的社會問題之一,請問拍片時有任何壓力介入嗎?
A11(鄧勇星):沒有,我也不特意去拍民工問題,只是去拍一個回鄉的心情。
Q12:希望哪些族群來看這部電影?希望帶給他們什麼影響?片中有哪些事情是你自己的經驗?
A12(鄧勇星):第一個問題,沒有;第二個問題:沒有(笑)。我拍電影一定會藏東西在裡面,我自己的鄉愁…都是很私人的東西。拍的時候沒預設會有誰來看,心裡有感覺就去寫。
Q13:這是大陸的故事,但有些班底是台灣的工作人員,請問是什麼樣的機緣之下,促成這次合作?
A13(鄧勇星):都是機緣啦,這幾年我都住在上海,看到很多事情引發許多情感。我想說一個回家的故事,這些人就自然而然變成我的故事,成為「回家」這件事的元素。我並沒有特意要拍大陸的民工階層,而他們就是這樣子生活,我也要謝謝很多人的支持,才能完成這個故事。
★★延伸閱讀看更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