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5/14(六)
地點:誠品信義店
紀錄:日夜顛倒智大編
時值週六假日,伴隨外頭不請自來的惱人梅雨,此時,辦公室才剛完成密集的節目手冊校對,熱騰騰的數位樣送去印刷廠,眾人才剛歡呼並大鬆口氣,但沒過多久就緊接著準備今天的電影專題講座。勞碌,其實並非影展人的宿命,而是為了將最好的節目內容、最棒的活動規劃呈現給所有影迷,讓大家不僅滿足視聽,也得以飽足心靈;在歡笑與娛樂的背後,也期許能夠幫大家增長或多或少的電影知識。
感激眾人風雨無阻前來參加講座,以行動支持讓我們最開心啦!
今年台北電影節,同樣精心規劃多場主題城市倫敦的講座,首場出擊當然力邀自家人親自上陣,由本屆電影節策展人塗翔文主講「英國電影風貌:反骨好萊塢的百年風華」。
講座開始之前,場內率先放送《我眼中的英國》精彩片花。這部短片系列,集結許多至英國旅遊的異鄉人,暢談他們在英國的生活經驗,並透過他們的雙眼來看英國,展現英國各種不同面向的迷人特色。此時也不禁想要附帶一提,今年電影節也特別規劃「星空無限電影院」,將於6月18日(六)及6月19日(日)兩天,於西門町的電影主題公園免費放映《我眼中的英國》。這是您了解英國,大開眼界的好機會,趕緊拿出您的記事本,記下這個活動吧!
老實說,「英國電影風貌:反骨好萊塢的百年風華」這個題目似乎有點大,百年的內容,要壓縮在兩小時之內盡述,似乎也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策展人很有條理地將本次主題分成兩個段落,先以英國電影的年代與歷史去作劃分及說明:
1910年代:好萊塢片廠制度,以及古典好萊塢電影風格的建立。
1930年代:英國電影開始起飛擴張,此時當然要拿素有「緊張大師」之稱的希區考克作品《國防大機密》(The 39 Steps, 1935)去作舉例說明。
1940年代:麥可鮑威爾(Michael Powell)的崛起,這位以《紅菱豔》(The Red Shoes, 1948)廣為台灣觀眾熟知的英國導演,電影節今年特別向他致敬,將放映《太虛幻境》(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1946)、《黑水仙》(Black Narcissus, 1947)等五部經典作品。
二次戰後:英國電影這時必須抵抗美國電影的強勢霸權,許多影迷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也於此時誕生,就如大衛連(David Lean)的《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 1945),在這部造化弄人的男女邂逅浪漫愛情電影當中,台詞幾乎句句經典,如果您不相信,請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中文預告,男生們偷偷師法個幾句,包準可以處處留情,漫步桃花園中(誤)…
1950-1960年代:就在此時,代表英國自由電影與新浪潮的「廚房水槽電影」發光發熱,東尼李察遜(Tony Richardson)的《甜言蜜語》(A Taste of Honey , 1961)與林賽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的《假如….》(If…., 1968)皆為代表作品。同時也有「搖擺倫敦電影」,如約翰史勒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親愛的》(Darling, 1965)。
策展人兼主講人塗翔文,帶領大家深入淺出了解英國電影
其實現場不僅談到上述影片,觸角更延伸至其他不同電影面向,光是鉅細靡遺講這部份,策展人就花了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上述經典作品,都將在不久後的電影節隆重獻映,其中多部更是全新數位修復版本,不看可惜!或許您大可在唱片行買到便宜到不可思議的DVD,但您怎麼能夠忍受糟糕的畫質,還有那可怕的中文字幕翻譯呢?!(其實,策展人對於能邀到這些經典作品,可是相當有成就感呢!)
大家都在專心記筆記,所以智編也要努力做紀錄啊!
經典的部分談完,接下來策展人也從影片的特色,以及導演的作者型印記,談到近代英國電影的多元面向。不論是從新浪潮時期就開始堅持寫實風格,關注庶民文化面貌的肯洛區(Ken Loach)與麥克李(Mike Leigh);或是從英國文學和戲劇傳統所延伸出來的作品,一如導演詹姆斯艾佛利(James Ivory)延伸作家E.M.佛斯特(E.M. Forster)的《窗外有藍天:完整版》(A Room with a View)、《墨利斯的情人:全見版》(Maurice)、《此情可問天》(Howards End)文學三部曲,抑或改編文豪莎士比亞劇作,成為現代版的霸氣作品《王者逆襲》(Coriolanus)。
此外,英國電影的多元風貌也讓人目不暇給,不同風格在在予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像是前鎮子於奧斯卡大放異彩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或是《伊莉莎白》、《黛妃與女王》都聚焦英國歷史;同時也有針對傳奇人物的自傳或半自傳式影片,並在傳記電影的框架當中,嘗試創新敘事型態,如《壞壞好先生》(Mr. Nice)、《愛,進化》(Creation)、《我寫故我在》(The Arbor),當然也有關注次文化、同志、女性與弱勢議題的作品,如《搖滾藥不藥》(Sex & Drugs & Rock & Roll)、《鐵娘In工廠》(Made in Dagenham);更少不了輕鬆詼諧,但卻言之有物,極盡挖苦能事的喜劇電影,如去年在英國大放異彩,獲得英國金像獎最佳處女作與喜劇演出的《四個傻瓜》(Four Lions)。
現場也搶先曝光主題城市單元精采片花啦!
英國電影與文化源遠流長,這場講座算是起頭率先幫大家做功課,引領大家有系統地初步認識英國電影。如果您有參加這場講座,或是很不巧無法參加這場講座,都誠摯歡迎您參加我們接下來舉辦的多場專題講座:
講題 |
時間 |
與談人 |
地點 |
英國文學與電影的無盡淵源:以艾佛利改編E.M. Forster三部曲為例 |
6/04(六)19:00 |
聞天祥 |
誠品信義店 |
音樂米字旗:英倫音樂潮 |
6/05(六)20:00 |
1976阿凱+貓王 |
海邊的卡夫卡 |
茶與生活:從倫敦到台北 |
7/06(三)19:00 |
韓良露 |
smith & hsu南京店 |
茶與生活:從倫敦到台北 |
7/12(二)19:00 |
韓良露 |
smith & hsu南京店 |
酄迎上我們的官方網站進行線上報名,報名人數有限,敬請把握機會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