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1.jpg  

時間:2011/07/01(五)20:30

地點:信義威秀十三廳 

出席:陳玉秀(導演)

特別來賓:溫知儀(《片刻暖和》導演) 

紀錄:林俊賢 

攝影:彭曉茵 

 

Q1:請問本片的拍攝起源?又為什麼選擇這種題材?

A1:我父親在2007年底的時候去世了,之後六個月的時間,我完全沒有感覺,因為我害怕去感覺。我不知道把心慢慢打開之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我知道那是因為我太思念父親了,但卻不知道如何去表達這種感覺,於是我想要說個故事。這部電影有很多的感覺與感受,但絕對不是濫情,我對濫情沒有興趣。至於如何讓觀眾去感受,那也是一個困難課題。我想到我人生走到這個階段,將面臨什麼困難?在二十歲當下,我給自己的課題是「認同」,我的父親是大陸人,母親是台灣人,從小到大我就很想逃離台灣,當然我也成功了。到了三十歲,課題變成了「接受」與「包容」,而這些感受都是在我父親走了之後,才慢慢地體會到。

 

Q2:本片並非劇情導向,而是透過母女對話來讓觀眾感受,想請導演分享這個部分?

A2:我最近和很多電影人討論,劇情和事件似乎是拍電影很重要的元素,但我拍電影想要關心每一個人,知道每個人內心的聲音。在羅馬的時候,有位影評人跟我說,我的電影在講人的苦痛,生命中有種不可承受的重,但在片中又找到了一些希望。

 

Q3:本片給人很自然的感覺,請問導演有讓演員們即興發揮嗎?

A3當然有!三個女兒跟媽媽在醫院的對話就是一鏡到底,因為情感是不能重來的。開拍之前,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在做角色設定,從每個角色的出生,直到年紀、每個階段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做了非常細部的討論。對我來說,角色建立了、情境建立了,故事自然就有了。

 

002.jpg

 

Q4:片中很多角色特寫獨白,有點像紀錄片的形式,但又不會感到突兀,請問導演是如何構想這種形式呢?

A4:真實和戲劇的界線是模糊的,而我刻意去模糊它。當角色即興獨白時,你能真正聽到她心裡想說的話,但我必須強調,這些演員都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所以獨白才會如此真誠動人。我特別喜歡飾演媽媽的Nicola Bartlett,她的演出實在太動人了。

 

Q5:片中安排三位女兒各自面臨困難,請問導演在安排劇情時,是否有遇到怎樣的抉擇呢?

A5:生命充滿抉擇,每個抉擇都可能是危機和轉機。當初在發想的時候,我就設定這幾個角色都必須去抉擇。另外就是我能有什麼樣的演員,他們能演出什麼樣的角色,那就拍吧!我鼓勵大家再回頭看一次,它除了母女關係之外,還有另一層意義存在。我在發想的時候,每個角色都設定成我自己,在這三十幾年當中,我面臨到的每個抉擇、我的心情、我害怕什麼、我想要什麼、我失去什麼、我留下什麼樣的傷口,很多很多的問題都沒有答案。在這部電影當中,我丟出的是問題,而答案則是你的,這些答案就是你人生的抉擇。

 

Q6:這是一部勇敢面對自己的電影,導演了解所有的角色,也原諒了他們,但還是有嚴厲之處不會濫情地寬容他們。妳不相信家庭會有一切的答案?像聖誕節中不斷重複的場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謊言。

A6:這有點嚴厲了(笑)。我認為每個文化,只要有一組人在一起,就會有互動。作為創作者,我所能做的就是「觀察」,把人際之間的問題給問得更明確。

  

003.jpg

 

Q7:每個角色都不知道生活就這樣過,都在逃離,後來他們想要釋放自己。想請問導演是否和片中角色一樣,有得到什麼樣的釋放?另外我認為這是部簡單的電影,但在簡單之下又很深入去探討人生課題。很簡單卻又很犀利地傳達出愛情與親情,片尾又讓每個人得到釋放。

A7:我非常喜歡美國詩人的一句話:「It takes a lot of courage to grow up and be who you really are.」(編按:摘自E. E. Cummings的詩。)要找到自己需要真正的勇氣,我不敢說我有這個勇氣,但我每天都在尋找這份勇氣。我跟著影片走遍全世界,台灣已經是最後一站了,就像回家一樣。今天我在台上,看到我媽媽在台下笑得很開心,這讓我感覺到那份勇氣不需要尋找,它一直都在,只等著你去接受它。如果你問我現在過得好不好?我會說:「不好!」(笑)前陣子有人問我拍電影是不是很辛苦?其實過日子更辛苦,但日子卻過得很值得。妳問我為什麼拍電影,因為它讓我想到我過日子很值得。

 

Q8:導演如何去找投資者?花了多少錢?投資者有回收嗎?

A8:所以我剛剛才說過日子很苦(笑)。你要痴狂,要找到比你更痴狂的人。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完全是獨立投資的。所有電影人都喊窮,這是真的。但我認為這就像買菜一樣,口袋裡有多少錢就買什麼菜,等回家後有什麼材料就做什麼料理,這是我對自己的考驗。整部電影花了大概三十萬澳幣(約九百萬台幣),目前已經賣到美國、英國、比利時,至於台灣則即將要有(笑)。您剛剛提到的回收,這一切都在進行當中,片子本身有其素質,擋也擋不住,這樣講好像又有點狂(笑)。下個問題是回收,我只能說這一切都在發生當中。整部電影的製作期從200912月到20105月,製作期非常短,但電影是個長期商品,我說發生中應該不算太過分。

 

導演交流時間

004.jpg  

溫知儀(以下簡稱「溫」):我在電影中看到很犀利的女性觀點,剛才有位觀眾分享了她的想法,認為這是部簡單的片子,一開始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很繁複的,劇情在不同的觀點中不斷切換,但後來我想沒錯的,這很簡單,因為有了愛。

 

陳玉秀(以下簡稱「陳」):其實簡單應該是最難做到的,在簡單的電影當中,我們要給觀眾內涵與深度,這是我的定義。

 

溫:我呼應的是那一以貫之的母愛,是非常單純的。

 

陳:電影是說故事的,可以切入的面向非常廣;但像這樣的故事,「簡單」是很重要的精神,否則就容易模糊了。

 

溫:我的作品裡有文化衝突,那我在這部電影當中看見了東方的靈魂。我比較好奇的是,導演您和演員溝通的時候,是否也有遇到這樣的問題?

 

陳:我覺得所謂的台灣人、澳洲人,都是方便我們自己去認定、去分割的。在膚色、節慶之下,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們要的、渴望的東西完全沒有不同,我們都希望被認同、被愛。所以我在溝通的過程當中,一直尋找可以連接我們的東西,那就是認同和愛。在形式上,我相信東西文化差異是絕對會存在的,但這不是本片的重點。不論是您的作品或是李安導演的作品,以文化衝突作為電影啟發點,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接下來我要打廣告囉!本片在714還有一場,我們放下所謂的不同,去關心每一個家庭,關心每一個人,也許你會看到新的東西。

 

★★延伸閱讀看更多★★

小麻雀的天空》影片介紹

小麻雀的天空06/27映後座談紀錄

映演Q&A看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