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時間:2011/07/09(六)10: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出席:吉勒波特(Gilles Porte,導演)

紀錄:江佩津、廖珮均

攝影:林宛欣 

 

Q1: 如何發起這個有趣的計畫? 

A1:帶女兒去上學的時候,學校都會教她們認識圖像或標誌,這也讓我發現原來每張畫、每個圖像其實都不太一樣,也發現每個不同年紀、不同階段的孩子,其實對畫畫都有不同的認知。為什麼三歲小朋友畫出人的四根手指,我們會覺得很可愛;但一個七歲小朋友畫出六根手指,我們就會覺得他有問題?而我也認為畢卡索之所以畫出四個手指的人,是因為要試圖找尋小時候失去的一些東西。也因為這些原因,開啟了這個計劃。

 

002.JPG


Q2:影片為什麼不採用對話,而是紀錄小朋友的繪畫過程,並使用動畫及音樂去作搭配? 

A2:一開始還沒有想到要拍電影,只是給小朋友紙和筆讓他們去畫畫。之後就想用小朋友的照片,配合他們的畫作去作呈現,陸陸續續累積八十部大約兩分鐘的短片。拍攝過程也不會給小朋友限制時間,而且大人在這段時間更不能介入。其實讓小朋友一直作畫很容易,但讓大人不要介入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笑),尤其是當小朋友畫出只有三根手指頭的人的時候(全場歡笑)。有些部份可惜無法完整呈現,畢竟有些小朋友一畫就是一個半小時,也因為我需要更多時間來呈現這個過程,因此才想試圖用長片去作呈現。

 

Q3:為什麼選擇黑紙與白筆來讓小朋友作畫? 

A3: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有很多落後國家可能沒有紙,但一定會有黑板;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女兒在十歲的時候,突然跟我說她不喜歡黑人。也因為我的妹妹是肯亞的義醫,於是我就帶著女兒來到肯亞,看看當地居民的生活,我們拿當地的黑紙與白筆請黑人小朋友作畫,然後也讓我女兒過來看畫,看哪個是黑人畫的?哪個是白人畫的?試圖讓她知道,其實黑人跟白人是沒有差別的。

 

003.JPG


Q4:影片最後,以俯拍方式呈現小朋友們的照片,請問這有什麼特別涵義呢? 

A4:只是想要強調大人看小孩的觀點,以及小孩看大人的觀點。如果用平視角度拍小朋友,感覺就會顯得疲弱;但當小朋友用玻璃畫畫時,就希望以平視角度,不要給他們太多壓力。

 

★★延伸閱讀看更多★★

《畫出你自己》影片介紹

映演Q&A看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