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時間:2011/07/06(三)10:30 

地點:信義威秀十三廳

出席:黃信堯(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製片)

紀錄:李嘉艾

攝影:張孟婷、張靜華 

 

Q1:請問本片的發想過程? 

A1(龍男):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跟台灣導演合作,透過監製身份來拍這部影片。一開始會有這個想法,主要是兩年前台灣發生八八風災,可以藉由影像紀錄,也可以透過議題傳達對台灣災害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只是我本身並不是那樣熟悉,所以轉換身分與阿堯導演合作。因為他的個人風格強烈,非常喜歡他上一部作品《帶水雲》,同時我們也預料很多導演會注意這個議題,可能會處理得比較沈重,所以我們可以有另一個切入點,借用導演的風格來做一些影像區隔,在未來紀錄片市場有不一樣的可能。

A1(黃信堯):龍男一開始叫我拍台灣西南沿海。對我而言看八八風災,政府的解決方法似乎跟九二一沒什麼差別,所以我跟龍男說並不是很想拍這樣的影片。那時候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有提到吐瓦魯,它在氣候變遷的最前線,他們要如何去因應已知的未來,或許可以作為台灣的借鏡。只是去了吐瓦魯之後,發現不用相信網路跟新聞資料,等我到了斐濟,他們都說吐瓦魯不會沉,我心裡就感到不妙,因為跟我的企劃案完全不一樣,於是一邊去吐瓦魯拍,一邊重新做田野調查,一邊重新想這個故事。

 

Q2:台灣的部份用單色調處理,反觀吐瓦魯卻這麼色彩繽紛,請問為什麼會這樣設計?吐瓦魯去賣它的網域,並嘲諷了某個宗教團體,還有西蘭公國的主權,這個隱晦的嘲諷很過癮,希望下次還可以看到這個部分。 

A2(黃信堯):因為我本來就很賤,不賤會很難過(笑)。回來之後就開始上網,想說最小的國家是什麼,一看就驚喜,以後我們來蓋絕對沒問題,就想放到影片當中,不然心裡會很難過(笑)。至於色調的問題,吐瓦魯隨便拍就是那個樣子,非常漂亮。台灣的天空卻永遠是灰的,無論怎麼拍都是那個樣子,後來我們就討論讓台灣與吐瓦魯有個區隔,可是動畫導演認為黑白有點過於強烈,希望將它調成單色的紅,然後跟吐瓦魯的碧海藍天產生對比。

 

002.jpg


Q3:本片的剪輯風格十分有趣,某方面來說關連性不大,所以想請問剪輯的概念? 

A3(黃信堯):腳本大概修了超過九次,一開始原本想讓台灣單獨一區、吐瓦魯單獨一區,但感覺太像觀光旅遊DVD。經過討論之後,就嘗試把台灣跟吐瓦魯作出比較,反正記者去吐瓦魯一定會拍樹倒,要比的話,台灣樹也倒得很誇張,可是我們卻好像不太在意這個事情。於是我以不那樣直接的方式,讓兩個地方產生對比。

 

Q4:配樂是從當地帶來的嗎? 

A4(黃信堯):是由上部作品的音樂指導做配樂跟一些聲音構想,還有與錄音師一起討論聲音。我們認為吐瓦魯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對錄音來說,不一樣的海有不一樣的聲音,所以錄音師的重要工作就是採集聲音。另外,那邊的年輕人也會做音樂,所以我們有跟他要CD,最後唱歌的阿嬤也送了一首歌給我們,算是即興創作。至於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是由我和音樂指導討論,想要有吟唱、大海與山谷的空間感,所以在拍片前就有一些構思。

 

003.jpg


Q5:這部電影看得非常過癮,獨特的視覺影像跟耍賤、嘲諷手法,真讓人期待下一部作品。 

A5(龍男):今年是八八風災第二年,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這部影片。我們將在七月十日至九月底,跟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在一些學校放映這部作品,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訊息。我覺得台灣的影像會越來越精緻,但是人力分工都不到位,也希望說可以藉由這樣的合作,呼籲台灣拍片應該回到分工狀態,而不是讓導演忙所有的事情,進而走出台灣紀錄片的新方式。

 

★★延伸閱讀看更多★★

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影片介紹

映演Q&A看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